找到相关内容112篇,用时7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境妙究竟——从《妙法莲华经玄义》中看天台智顗对真理的论述

    次第观的果位来界定。最后,十如是的定义在佛法界则根据之无上菩提来界定。 通过将十如是联系十法界来论述,智者得以确定佛法界十如是的崇高地位,确立佛法界乃是实相的具体代表。 智者论述的第二个...智者对于修行果位的区别旨在揭示根据四教判定的四种证悟。通过对这四种证悟之粗和妙的评判,圆教修行所得的证悟最为无上,此乃佛陀悟之境也。所以,智者区分果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强调的无上正等正觉乃是众生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243447.html
  • 认识佛教(前言)A

    等正觉,这个学位称为“菩萨”。阿罗汉好比是学士,菩萨好比是硕士,好比是博士。所以“”是通称,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独称;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,就是真心圆证,就称之为得的是“无上正等正觉”...把“什么是佛法”,给诸位同修作最简单扼要的一个会报。 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,世尊在三千年前,出现在北印度。根据中国历史记载,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(甲寅),于周穆王五十三年(壬申)入灭,住世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91843880.html
  • 中国禅宗的特质

    名涅槃。”的第一义谛就是涅槃,获得第一义的 主体是佛性,佛性的人格化就是。 禅宗认为其宗旨在于见性(彻见佛性)。此种见不是二分 法,...指出 家孝道思想的特色有四、内容如下:“一、佛家讲的孝道 ,不仅注重生前,而且重视死后。二、佛家的孝道,不仅要 实现世俗的孝行,让父母衣食无缺,长寿无病,...

    陈荣波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4946187.html
  • 大乘绝对论

    释迦已经亲自入这个本体,后来有许多祖师、行者也用释迦的这种方法入本体。有大乘经典和祖师语录可以证明,每一代都有诸祖见性成佛,以至我本人(月溪禅师)之所以敢大胆如此陈述,也是因为我的和释迦...、法执、空执(注一),以证明绝对,也就是发挥真如(注二),释迦称他传授的法,叫做“本住法”。本住的意思是说从古来就现成有的,也是人类的自然本性,所以大乘法门,用各种特别方便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90646420.html
  • 大乘佛教的忏悔观上(上)

    法身。大乘佛教主张诸法皆是相对性的存在,是缘起性的空。从悟的立场立论,存在的世界是清净的,是平等的法性、真如。为之真理,同臻佛之境地,必须修菩萨行,六波罗蜜就是修行的主要内容,十地是主要的修行...心,将菩萨的愿行变成自己的愿行。“行动才是真正的心动”,身、口、意三者随喜,才是真正的随喜。  “回向”是三业修一切诸善,尽回施法界一切众生,同菩提。我们的清净心本如虚空,浩瀚辽阔,众生因我执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3446622.html
  • 《大般若经》简介

    得菩提等问题。  五五、《巧便学品》,帝释说于般若自修、教他至于菩提不杂余心心的功德成就,加以印可。又为阿难分别恶魔娑乱的有无、乃至菩萨和菩萨间的共住。更为善现说菩萨学义、及一切法本性清净,菩萨...。善现又说菩萨行深般若心不沉没的因缘。说如是菩萨为释梵乃至十方护念,当令一切功德圆满,乃至得一切智智。并说诸法实性不可得,菩萨观一切法空,如化,安住真如精进修学、疾证菩提等。  五八、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147168.html
  • 慧学概要

    这种能觉能照的圆满智能,所以名为觉者。同时又被称为世间解、正遍知;得的究竟果德,也称作无上正等觉。,无论从名号或果德(名号实依果德而立)去看,都以觉慧为其中心。不但是这样,即菩萨二乘,也不...智能,是约菩萨的分的圆满觉地而说的。大乘佛法宣示的慧学,龙树曾加以简别说:般若不是外道的离生(离此生彼)智能,也不是二乘的偏真智能;虽然约广泛的意义说,偏真智与离生智,也还有些相应于慧的成分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4447853.html
  • 论佛教道德体系及其主要内涵

    ,更到何处去觅真呢?”  佛教的平等,除法性和佛性以外,还反映出普遍意义上的因果平等,这就使佛教的平等观具有更加彻底的意义。佛经上讲,“众生与心法性同,由生性而说因同,及至心法而说果同。又由...地表现出拯救众生的无上心愿和坚定信念。地藏菩萨也曾讲,“地狱不空,誓不成;地狱度尽,方菩提。”①由此可以看出,地藏菩萨虽然管理地狱,但并不是为管而管,而是为普度众生而管。普贤菩萨也曾发四弘愿誓,...

    李华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948234.html
  • 佛光教科书:《佛法僧三宝》(1)

    知诸法的千差万别乃缘生而有的智慧;“一切种智”唯佛陀,是能通达“缘起性空”的诸法总别相,亦即认识色空不二、性相一如的“无上正等正觉”。因此,“”之一字,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、现象、作用,能觉察...同时要知精进修行,果能如此,则所谓“情与无情,同圆种智”,无论是多么顽劣愚痴的众生,也终有开悟、见性、圆满佛道的一天。   [注释]   □意指佛陀证悟的涅槃妙理。得的菩提,为最上而无有过之者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00551969.html
  • 智顗的二谛思想

    著心,还入无漏”等句的意思。 注14   智顗显然不能满足于通教人对于“无漏”的消极理解。佛典中,无漏法包括得的涅槃,乃至的真身-法身等。在智顗的眼里,...的菩萨,进入通教当中,接引原本属于别教根机的通教众生。因此,对这些众生宣说的二谛,一方面含有通教的道理在内,另一方面则含有别教的道理在内。通教的二谛是偏空的; 而现在,多了别教的二谛,那是合于中道...

    杨惠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21252272.html